◄上一页 ■ 目 录 ■ 下一页► 
-弘法大师『两次西渡赴唐说』-


■ 人类在海上漂流的极限 ■


 第三个疑问是大师在日本出现和人们对此的说法。

 即使现在,如果某人成了超级名人,曾与该人一起度过青年时代的人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写下他们共同的生活经历。

 从赴唐前的一个无名青年变成归国后和最澄(767~822年:日本佛教天台宗创始人)一样的超级名人仅用两年的留学就完成了。

 看着大师归国后的“出人头地”,那些在几年前在奈良或某处的寺院里一起学习经文的人们为什么就没写下什么东西呢?没写就没写,坦率地接受了没写的事实,也就是说大师的出现是太突然了。另外的疑问是大师的中文水平如何?大师一行乘坐的第一艘船因遇到暴风远离了目的地长江口沿岸,漂流到了福建省。可是,福州的观察使不准日本遣唐使一行上岸,遭到了“封船、驱人、让他们住在湿地沙滩上。”于是大师就呈上「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性灵集(空海著的诗词文赋集)中收有描述当时情况的文章。里面记载有大师等一行在海上漂流了大约二个月的时间。这个地方的时间好像多少有点夸大了,正确的应该是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现代人跟大师一样在海上漂流大约一个月会是什么结果呢?

 曾有记载说:江户时代的文化十年(1813年)、尾张(现在的名古屋附近)的「督乘丸」号米谷运输船在海上漂流了十七个月。一读便知道:漂流到第四天时全体十三名船员由于漂流恐惧,决心一起自杀,好不容易被船长说服制止了。又过了几个月后,由于疾病及精神失常十三人中有十人先后死亡。在法国医生阿兰·抱恩巴尔德(Alain Bombard)所著《实验漂流记》一书中写道:夺去漂流者生命的不是海洋,而是“不安和恐惧”。抱恩巴尔德是为了研究海上遇难者的救助方法,用长五米的船横渡大西洋的医生。为进行遇难实验,不携带饮用水,只吃海鱼和浮游生物,喝海水,做了一百一十三天的漂流实验。该实验航海记录在今天仍然是海难遇难者救助方法的经典著作。从古代到现在日本也有几个日本人在海上漂流一段时间后平安回来的例子,最近也有类似的新闻报道。这些海上漂流的共同体会是,漂流一个月以上时,船员几乎都处于身心极度虚脱的状态。

 过去的所有大师传都没有研究,经过一个月海上漂流后,全体船员的健康状况。但是,一个月海上漂流应该说足以使船员的精神状态发生异常。如性灵集所说,若是漂流二个月的话,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大师代替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吕(中国名:贺能)向福州观察使呈交公文也需要考虑到这些情况。

 过去公认的说法是:大使无论怎么解释都不能得到中方的理解,所以,大师就呈交了前述的文书。实际上并非如此,应看成是大使藤原葛野麻吕已经没有了能够进行谈判的身心状态。过去的大师传作者的关于这一点的想像力实在是善于杜撰,简直就像写出这样的情况:日本农村的上访团体乘新干线进京,一到东京便立即开始谈判。但是,看看各种漂流记,在海上漂流一个多月的人们不可能再采取那样的行动,已经没有了那样的精神状态才是普通的人。这些情况看过抱恩巴尔德的医学报告书及各种漂流记后便十分清楚。

 大使藤原葛野麻吕是代表一个国家的人物。应该具有说明自己处境的能力,对这一点给人的感觉是过分袒护反害其人。

 大师最后成了谈判执行人,对此过去的解释是大使要依靠大师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但实际上当时身心都很健康的大概只有在出发前突然乘船的那位无名青年僧人。其他的人应该都处于身心虚脱状态,几乎神志不清的状态。

 于是就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只有大师一人身心都处于健康的状态呢?假设大师是有航海经验者的话情况会怎样呢?如果那是第三次(从初次往返大陆计算第三次)航海的话,那他一定表现出与首次被大海颠簸的大使等人完全不同的反应。



 ◄上一页 下一页►